鐘發平表示,混合動力汽車基礎設施依賴性不強,具備短時期內全國范圍大批量推廣的條件,是降低污染,節能減排最現實的途徑。但當前混合動力汽車關鍵零部件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突出。越來越多外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公司在中國強勢布局,擠壓國內的零部件企業,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生存發展機會卻越來越小??鐕驹谛履茉雌嚵悴考I域推出越來越系統的解決方案,會誘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空心化”,讓中國汽車企業更加喪失了對關鍵技術的掌控,甚至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我國混合動力汽車關鍵零部件行業普遍存在的兩個弊端。”鐘發平分析指出,首先,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多數規模小,質量意識不高,缺乏競爭力。其次是生產能耗高而低附加值產品居多。一方面是我國傳統汽車研發能力不強,與混合動力汽車相關的機電產業基礎薄弱;另一方面,相當多的企業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缺乏動力,投入嚴重不足,有的企業猶豫不決,駐足觀望。這廠點多、規模小、分散重復、水平不高、同質化嚴重。研發投入低,仿制仍是自主零部件企業開發產品的主流,一致性、耐久性與外資產品均有很大的差距。在電控技術尤其涉及油耗、排放、安全等電控零部件技術落后,甚至部分領域是空白。
鐘發平表示,截至目前,中國零部件支持政策仍然缺位。由于政策嚴重缺位,多年來我國的零部件產業一直發展緩慢,導致我國的整車企業和零部件產業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協同效應。
鐘發平認為,關鍵零部件技術是民族汽車產業的重要支撐。正如傳統汽車上的“空心化”情況一樣,混合動力的發動機、變速器、高速電機等核心零部件都是進口的,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國家應該對零部件企業適當政策傾斜,保證其能活下去。如果這種狀況不能迅速扭轉,10年后國內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真的上100萬輛,發展起來了,很可能核心關鍵零部件企業都倒閉了,用在車上的關鍵零部件都是進口的,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再次出現嚴重的“空心化”。
“目前,國內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產銷量偏低,而且產品研發和生產線建設都需要高額的前期投入,這些關鍵零部件企業無法保證基本生存,更別提發展以及留住核心人才資源。”鐘發平呼吁,為緩解企業在市場開拓引導期的成本壓力和資金壓力,國家應給予其政策大力扶持。他建議將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等關鍵零部件企業納入國家“工業強基專項行動”政策扶持范圍,作為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重點裝備項給予國家財政資金補貼。另外,國家比照2012年已開始實施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專項工程》,盡快實施《節能汽車技術創新專項工程》,對自主研發和實施產業化的混合動力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給予定點財政支持。